latest news

Turpis egastas macenas dolor sit amet,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. Proin diam justo, scelerisque non felis porta, placerat vestibulum nisi Vestibulum.

說故事

那魯灣手藝工坊|理想與現實的掙扎 回歸部落堅持創作

古拉斯在踏進藝術創作之前,原本在慈濟醫院當電機工程師,曾到外商公司工作,甚至外派到國外工作,有著大好前景的古拉斯最終卻放棄高收入和國外的機會,回到家鄉展開藝術創作之路。這對一般人來說絕對是一大掙扎,但古拉斯並不後悔這樣的決定,因為心中有個聲音在呼喚他,要追尋自己的心、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人生。...
Read More

翁藕工作坊|尋找文化根源的旅程 開啟翁藕 

1985年,翁藕老師19歲,那是一個改變她人生軌跡的關鍵時刻。因為不慎遺失了外婆Ariray留下的黑色傳統服上衣,她開始著手臨摹裙上的刺繡圖騰,這一事件讓她踏上了縫製傳統服飾的旅程。...
Read More

暖石心 Stone&Life|與大理石之間的抗衡 從不喜歡到熱愛

「其實我以前非常排斥這個產業。」身為大理石工廠二代的高鄧麗娟笑著說,因為從小看著父母在工廠辛苦的切割、搬運著石材,麗娟清楚在這產業的艱辛與勞力付出。所以她在過往非常抗拒這項產業,也從未想過自己會進行與其相關的藝術創作。但在碰上畢製的作品選材時,娟娟在教授的建議下還是選擇了石材進行創作。一方面是因為自家就是大理石工廠,取材方便又省錢,另一方面是她想好好認識家人熱衷投入的產業到底有何魅力。...
Read More

惟愛織心工坊|縫紉技術的傳承:從台北到瑞穗的纖維記憶

目前工坊已經有六位婦女會固定來工坊學習、幫忙,很多時候這些婦女來這裡除了想要增加經濟收入,更多的是想要找回自己的價值與愛好。這些來自光復、瑞穗、玉里的六位婦女不僅重拾這些技術,更努力實現自家代工生產,發展一個既能兼顧家庭又具有經濟價值的產業。...
Read More

後山白日夢|返鄉青年打造花蓮光復的獨特文化交流平台

在花蓮光復,後山白日夢是一個結合年輕人熱情與創意的協力工作室。這個團隊由年輕的朱湘榕與戴念華、蔡筱萱組成,他們懷著對家鄉的熱愛與夢想,決定回到這片美麗的土地,利用自身的設計專長,推動各式各樣的活動,為當地注入新活力。他們的服務範圍涵蓋品牌規劃整合設計、視覺設計、數位媒體企劃與經營、以及青年培力等多方面,致力於吸引更多人投入在地,交織出獨特的地方文化。...
Read More

哈腓拉傳承工作坊|從務農到藍染 部落藍色傳承之路

哈腓拉傳承工作坊不僅是藍染製作的場域,更是傳承與延續部落文化的場所。這個名字源自聖經,象徵祝福與希望,她希望這個工作坊成為部落文化的載體。來到哈腓拉傳承工作坊的旅人,除了能親手製作藍染作品,還能品嚐由部落有機農法生產的洛神花點心,體驗屬於阿美族的五感藝術之美。...
Read More

pahanhan工坊|永續健康生活:Dipit復興無菸部落的崛起

在花蓮豐濱熱鬧的街道上,一家小巧的部落選物店——pahanhan工坊悄然登場。這間小店由Dipit復興無菸部落經營,以推廣在地的友善物產和工藝品為主軸,傳遞健康、永續的生活理念。...
Read More

Niyam Patiyamay|縫紉在部落中傳遞溫暖 打造部落生活的獨特空間

Niyam Patiyamay,源自阿美族語「我們的雜貨店」,雖然店面不大,但巴奈的初衷是為部落長輩和居民創造一個共享空間。在巴奈的設計中,這裡不僅是雜貨店,還期望成為選物店,讓部落居民尤其是長輩可以寄賣手作商品,藉此增加收入。...
Read More

想了解更多?

立即訂閱電子報

我們將定期發送最新消息!